时代焦点网 - 专业财经新闻门户
当前位置: 时代焦点网 -> 新闻

2022年开年实地观察合肥怎样让创新在这座城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2-01-26 07:49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2014   

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它的逆袭:经济总量超万亿元,聚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最热太阳最久留光最快算力等科技突破不断。

地处中部的合肥,科创之路有何特色2022年开年,记者实地观察合肥怎样让创新在这座城生生不息

原始创新怎么有更多源头活水。在此背景下,由武汉电子智能制造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2武汉国际电子元器件,材料及生产设备展览会将于2022年10月20日-22日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召开,集中展示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5G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连接器,无线,电源,测试技术,电子材料,智能硬件,生产设备和行业解决方案。

春节前,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创造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新世界纪录。

这是在安徽创新馆拍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从量子通信,墨子传信,悟空探秘,到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等,一批科技成果最近几年从合肥走向世界。

参会人员在合肥举行的2021量子产业大会上参观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为什么原始创新不断诞生在这座城。

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1970年,科大南迁,合肥人腾出地方,凑齐粮票接纳了这所学校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也纷纷落户合肥

这些科教资源,打下这座城的底色。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这条数百米长的街道聚集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包括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2021年这些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较上年增长超50%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示的高速量子密钥生成终端模型。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刚刚过去的2021年,掀起了一股以新技术为主的硬科技创业潮合肥在源头创新上的优势加速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2021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户

日前,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工作

除了放大本地科研院所源头创新的效应,合肥还引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建立研发平台,聚集更多创新动力源。

现在,合肥正启动建设科大硅谷,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成立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汇聚更多创新资源,让合肥成为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创新高地。

新兴产业怎么更强。

新年前夕,合肥一口气签下三个大项目:落子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牵手数字地球产业。

这座城怀揣一个更大的摘星梦:到2025年底,形成一个包括卫星制造,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及数据综合应用配套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曾经很长时间,合肥的科研与产业没有很好地结合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或远走他乡,很少在合肥本地转化

这是2020年5月30日拍摄的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工地。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十多年前,致力打造家电制造基地的合肥,看到产业链上的断点:家电所用的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电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合肥决定瞄准缺屏少芯进行产业攻尖。

一位合肥市的招商干部至今记得,论证京东方项目时,他被市领导连续追问各种技术问题,答不上来的他大冬天里浑身冒汗为了搞清技术路线,摸准产业前景,回去后他和同事硬是拆解了一台电脑,从显示器到内存储器一个个零部件研究

这是2021年6月17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拍摄的OLED透明屏幕。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如今,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已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产值超千亿元集成电路企业已增长到300多家,2021年产值增长超过2倍

大寒时节,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热火朝天蔚来合肥第二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正进行内部设备安装,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产按规划,这里将集聚起一个年产值超5000亿元,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集群

这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产业园。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合肥还孵化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2012年,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建立到2021年,这里入驻企业超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日前,工作人员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中国声谷体验中心内介绍一款智慧医疗产品。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如今,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一半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近30%。

一本网红的合肥重点产业招商指南,或能窥见这座城的产业眼光这本199页的册子详细列举前沿产业及前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微显示产业合肥常年派招商小组驻点北上广等地区,实地跟踪前沿产业的发展,对招来的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顶格服务

有眼光,又这么拼,合肥就这样聚集培养起了一个个产业地标。本届电子技术展致力于服务湖北,四川,重庆,湖南,安徽,河南,西安等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中西部电子工程师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

硬核科技怎么更硬。2022年,期待与您相约武汉,携手共拓电子产业新机遇!。

有人说,一座城如果拥有一项改变世界的未来科技,这里就拥有未来。

在合肥,有三项这样的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

其中,可控核聚变2021年底实现新进展——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地实现千秒级等离子体运行。

2022年1月,记者来到合肥北郊的科学岛附近,这里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紧张建设这是合肥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

这个有着14栋单体建筑的大科学装置基地,状如凤凰展翅,寓意飞凤逐日明年,约80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将进入园区,使用装置开展科研工作

这个项目的建设,在创造新的合肥速度作为研究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竖起大拇指合肥市自掏20亿元,先行建设配套园区,使项目开工较国家整体审批至少提前6个月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合肥目前在建,已建,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0余个,体现了这座城的硬核

在安徽省合肥市,自动驾驶车辆准备驶入5G示范线。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可是,硬核科技不是一日练就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因为有中国科大,成功引入首个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本世纪初,合肥相继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这是2021年4月13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从2017年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加快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手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利器,合肥不断攀上科技高峰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突破,合肥独占四席

使命不止于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合肥正与上海同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共建创新载体,联合科技攻关

开年以来,名为巢湖明月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实施升级工程,争创国家级超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的发起单位,合肥先算中心业主单位负责人游浩方说,产业联盟既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赋能,更面向未来打造中国算力

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正在合肥孕育。

海报设计:孙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